欢迎来到大国医学网,今天时间是:2024年11月25日
手机移动端
加入收藏
郑慧南的个人主页
http://www.daguoyixue.com/pv963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智库 > 各地专家 > 郑慧南 > 正文
分享
郑慧南
男,1966年5月22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村委
医家简介

郑慧南,男,1966年5月22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村委,于97年春节,拜孟河医派老中医张荣渡为师学医。在老师的倾囊相授下,了解并掌握了部分孟河医派的急诊、疑难杂症病案。

于09年老师要求我独立临床实践,把所学转化为自身的一脉。

严尊老师教诲“要把病人放在最高的地位,要发扬孝子精神,要继承祖先的医德医风。”临床实践中,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主。2009年用老师所授的结合临床实践及患者的想法,研制了针对颈椎病康复的中药热敷药包,在临床使用收到很好的疗效。

于2012年受聘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金德堂中医门诊至今。
元神之府与脊椎初探

孟河医派中医张荣渡传人郑慧南

中医学,乃是五千年来实践中得到的大自然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本草纲目》一书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这就是说脑在人的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前辈又在临床上不断总结提高,认为,即元气、元首;神者,即神明;府者,即元神之所在。有关文献亦指出,元气又称原气,包括元阴之气,元阳之气,乃是先天之精所化生。元气越是充沛,脏腑就越强盛,就健康少病。元气发源于肾,肾藏精,精生髓,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脑的功能得以很好的发挥,它依赖各脏腑组织功能摄入后天之气的资助,故有脑为首之称,又与中枢神经相互沟通,所以说是全身之主宰,除主持精神意识活动外,还有激发和推动脏腑各组织器官发挥功能,维持机体正常发育与生长的作用,并能保持平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上古天真论篇》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脑在防病致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 内因与外因致病的因素

1、致病(七情)

     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并不是致病因素。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如果人体受到外界强力干扰和刺激,或者某些意识活动持续过久,超越了人体和脑所能调节的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1、“怒则气上”语出《素问*举痛论》。“气”,主要是指肝气,如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肝血失藏,血随气升。

1.2、“喜则气缓”,过喜反使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心悸、失眠,神志不得安宁。

1.3、“思则气结”“忧”,忧思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胸脘痞满,腹胀便溏。

1.4、“悲则气消”,过度悲哀、忧愁,消耗肺气,可使上焦郁而化热,吸清呼浊不能常度。

1.5、“惊则气乱”,大惊则气机紊乱,气血失其调和,出现心神不安。

1.6、“恐则气下”,恐惧过度则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举。

可见“七情”中发生变化是脑接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的一种现象,对各脏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一脏受损会波及其它脏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之失常,成为脏腑乘、侮、紊乱存在。《内经*阴阳篇》中指出: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久而久之地清浊倒置,浊逆留在机体薄弱环节之处,即异常物质盘踞之所,不断吸收,不断聚集,外界一切致病因素,因内外功能失调而起作用。这就充分说明了清浊倒置的危害与升清降浊的重要性。

因此,在与疾病斗争中,要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客观事物,乃是防止产生“七情”过度的根本措施,是战胜疾病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清浊之升降

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形成了天与地。人感天地之气而生,人体内的气和天地之气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在运动。如果人体内气的变化违反了清阳升浊阴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生病,人体中胆气升,胃气降,脾为枢纽。脾虚的时候体内水液代谢和气机就会出现问题,阴阳二气循环受阻就会出现吃了晚饭就想大便或胃腹胀满等疾病。脾虚易生泻,生胀满,生痰。

肾与肝都是人体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肾与肝虽然处于身体的不同部位,但是它们的联系是很密切的,二者是缺一不可,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看一下吧!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故称。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2.1、精血互生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2.2、阴液互养

  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和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就五行学说而言,水为母,木为子,这种母子相生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2.3、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2.4、同具相火

  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胆和三焦等。故曰:“相火寄于肝肾两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但胆为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格致余论·相火论》。由于肝肾同具相火,所以称“肝肾同源”。

总之,因为肝肾的阴液、精血之间相互资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而精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又因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所以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3、外因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变化,外因的改变,人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怪现象,人的“七情”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压力也相应增大;

饮食结构混乱与无规律;

休息时间昼夜不分,黑白颠倒;

情绪改变,矛盾也愈来愈多,人情世故、亲情、友情逐步淡化。同时人体的健康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加速很多现代性疾病并迅速产生。比较典型的脊椎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其中颈椎病在现时期存在快速发展趋势,覆盖程度之高也是前所未有。

颈椎病主要还是外因过度对人体内因发生变化,导致气血营卫内虚,风寒湿外袭,经络气血阻滞,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客于太阳经,而使太阳经气不利,督脉受阻,故而出现颈项部筋脉强急而疼痛。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也是督脉必经之路。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督脉从尾骨沿着脊柱内上行,到后脑风府穴处进入脑内,联络脑调节脑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督脉管理一身的阳气,推督脉就能温肾助阳,是统领五脏六腑经脉作用的重要途径。

(例如:人体感受风寒感冒时会打喷嚏,就是因为身体内的阳气被邪气封锁在里面出不来,身体采用打喷嚏的方式来引发阳气,对抗邪气。阳气虚的体质,太早起床阳气不能自发出来,所以身体要自发地打喷嚏把阳气"喊"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颈椎病虽然难治也痛苦,但是却不会致人死亡,不是要命的病。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颈椎病能引起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无谓地吃药治疗,损害自己的心脏和血管。更严重的是颈椎病能引起患者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多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致死致残,只知高血压危害,不知病在其根,多少患者临终都未能意识到自己死于颈椎病,而不是高血压。

3.1、易患颈椎病的三种人:

3.1.1、屁股粘椅子的-----办公室白领、电脑从业人员、会计、作家等长期伏案工作者;

3.1.2、职业病危害的-----老师、医生、司机、流水线工人等每天5小时以上保持一个姿势、半天不活动,易产生骨质增生。

3.1.3、人老病自来的-----40、50岁的中老年人,不知什么原因颈椎病就来了,原因是多年积劳成疾、加上平时运动少,造成骨质自然生理老化,肌肉劳损。

3.2颈椎病危害不仅仅在颈椎:

3.2.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3.2.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

3.2.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3.2.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3.2.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

3.2.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

3.2.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

3.3、颈椎病常见的有八种危害:

3.3.1、亚健康、早衰、情绪不稳、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3.3.2、隐袭发作,早中期易被忽视,晚期有致瘫危险。

3.3.3、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

3.3.4、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

3.3.5、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率失常、房颤等。

3.3.6、90%以上有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

3.3.7、引起慢性胃痛、痉挛、胃肠功能紊乱(结肠炎、肠息肉、肠黑变)等疾病。

3.3.8、督、任、冲脉受阻导致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乳腺、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经期混乱(经期提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色淡而质簿,)小腹空坠,带下清稀如注,终日淋漓,腰痠如折,孕后胎动下血,或堕胎、小产,甚至屡孕屡堕而成滑胎等女性疾病。

3.4、颈椎病有9大严重后果:

3.4.1、中风-----中风病人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很多人中风后仍不清楚这一原因。

3.4.2、失眠、神经衰弱-----经临床观察在这类病症的人中,有70%的人由颈椎病引发。

3.4.3、突然发作的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压迫所致,突然晕倒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3.4.4、记忆力严重下降-----为椎动脉受颈椎压迫引起,严重会续发脑梗甚至脑出血。

3.4.5、颈部僵硬不能转动-----颈椎病因椎体退变,韧带钙化会导致颈部活动受限。

3.4.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椎前缘骨质压迫食管后壁或刺激周围软组织反应引起。

3.4.7、上肢疼痛无力-----由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影响躯体两侧,发展较快。

3.4.8、高位截瘫-----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压迫颈部神经根和脊髓,导致发病瘫痪。

3.4.9、耳聋-----刺激或压迫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引起,往往伴随视物模糊等。

二、脊椎养护与治疗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经临床摸索及对数千患者的调查,认为:人的意识对外界一切事物的处理正确与否,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有不能正确对待的健康者,有脱离条件的失态者,有对外界事物及家庭问题处理错误者,有失生活、饮食、起居规律者等等。

1、脊椎发病主因可归纳为脾、肾、肝三点:

1.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1.2、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1.3、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临床辩证施治为原则,开拟健脾化湿、温补肾督、疏肝理气养肝为基础的基本方,便于临床应用参考。

基本方

党参30g 陈皮10g 半夏10g  白术30g 黄芪30g 补骨脂20g  骨碎补15g菟丝子20g 川断20g 金毛脊20g 杜仲20g枸杞20g 生地30g 当归30g  白芍20g 川芎15g 鸡血藤30g 葛根15g 水蛭3g  透骨草30g  薄荷5g后下 甘草10g

2、案例

2.1、病例一:

首诊:潘涛男43岁 2016-7-22 江苏常州人私企老板

头痛数年之久,多处治疗未效,近逐加重,眼充血,血压波动139/89心率87,没服降压片。核磁共振检查颈椎退变、腰椎盘突出L4/5、L5/6 、L6/7,右手易麻木,易汗、体丰、体倦乏力、纳一般,脘中不适泛酸,白天工作压力大,易怒烦躁,晚上常年应酬过多,酒、海鲜辣夜宵,夜间难眠少眠易醒,脉濇涩关旺,舌质淡红短胖苔白,大便不爽粘。症属脾肾虚寒湿,精血不化。法当和中健脾化湿温补肾督化瘀调和阴阳。

党丹参各30g陈皮10g   法半夏10g  苍白术15g/30g

黄芪30g补骨脂15g  骨碎补20g菟丝子20g

川断20g金毛脊15g枸杞20g生地黄30g

当归30g白芍20g川芎15g

鸡血藤30g葛根15g水蛭3g

透骨草30g薄荷5g后下甘草10g

杜仲20g  生姜5片  红枣10粒

14帖汤剂  分早中晚餐(五点左右)后次服

二诊:2016-8-5

药后头痛基本消、手麻木消、眼充血消、血压127/86 体倦乏力好转、泛酸消、纳一般少眠易醒好转、大便已爽、舌苔好转。原方加炒谷麦芽各30g 神曲10g 焦山楂30g配14帖。

三诊:2016-8-19

上方药后时有少眠、呃气、头轻微痛一次其已常,原方去炒谷麦芽各30 神曲10 焦山楂30加佛手10 柿蒂10 浙贝30先煎 因要出差吃药不方便故配13帖。近来电告知:头痛失眠等症状近全消。生活规律也在明显的改变,每天还坚持适当的运动,饮食也比较稳定,应酬减少了并忌了酒及忌口的食物,近来烦躁也好多了。

2.2、病例二:

首诊:金敏 女 47岁 2015-4-11浙江宁波人移民加拿大现加拿大海关财务工作十余年

     移民后精神压力比较大,逐步出现少眠、失眠状态,有其婆婆(在加拿大开中医诊所针灸推拿)帮其治疗,刚开始效果还是很好,数月后就逐步不行了,并出现了其它症状,肩疼痛、头昏、眼模糊、记忆下降、胃时隐痛受凉加重,经期量少超前一周、乳胀痛有块、烦躁易怒大便不爽隔日。已经明显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和家庭气氛,历时一年多,多处治疗改善不明显,有的认为是忧郁症。后经宁大蒋笑南(移民加拿大)校友介绍于2015-4-11来我处咨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经余诊断为肝气郁结而导致肾气闭藏,肝血与肾精相互不能资生及相互转化,脾胃气虚冷导致的水谷不化而形成精血不足。头昏、肩颈疼痛等上述症状,余认为首要是七情所伤,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下降导致精血不能同源,气血失调,致冲任督三脉损坏;脉儒关弦细、舌质淡红苔白,法当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肝肾和气血、温督固冲任。

基本方加佛手10g  柿蒂10g  浙贝30g先煎干姜10g广郁金15g

棱莪术各12g  姜黄10g  黑山栀15g 小茴香10g  杜仲20g 羌独活各12g

汤剂15帖暂住浙江老家服药。

一诊:2015-4-26上方药后有好转续配21帖

另配7帖 益肝肾养卵巢汤在经期服用。 党丹参各30g 炒白术芍30/20g

砂仁10g后下 佛手10g  柿蒂10g  浙贝30g先煎  熟地30g淮山药30g川断30g

菟丝子24g黄芪30g  枸杞子20g  制首乌30g制香附12g全当归30g

仙灵脾15g  仙茅12g  紫河车12g另煎冲入  广郁金15g姜黄10g 棱莪术各10g

二诊:2015-6-5

上方药后已明显改善,因二月假期快到,按照二诊继续服用21+7帖

三诊:2015-10-29

来电原症状基本消,有国内的兄弟依前方带药去加拿大继续服用。微信经常联系情况比较稳定,时还有不适但已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了,后有朋友带药数次加以巩固疗效,现已基本正常。

2.3、病例三:中医谓:骨痹病,脾肾虚寒湿之症。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首诊:范骏 男 26岁 2015年7月15日 江苏常州武进家族性企业

患者来诊时腰部疼痛五年,多处治疗反复发作,近一年疼痛加重,服用地米和英太青镇痛初期尚可,近数月疼痛逐加重。通过余对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长期喝饮料不喝水,夜宵海鲜生冷食物为主,长期深夜而眠。晨僵作痛,动则缓解,波及股部,行走时不利,弯腰困难病疼痛,夜间睡眠易醒伴有疼痛。纳一般、大便烂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脉涩关弦而偏数。法当和中健脾化湿温补肾督化瘀调和阴阳。

基本方加减:

生黄芪50g   补骨脂20g骨碎补15g    菟丝子20g    川断20g

金毛脊20g   枸杞子20g   巴戟肉20g    羌独活各10g  桑寄生30g

杜仲20g     仙灵脾15g   仙茅15g      茵陈30g      黑山栀15g

      生薏仁30g   珍珠母30g先煎 薄荷5g后下      青风藤30g

      海风藤30g   宽筋藤30g   生甘草10g    制附子20g先煎

          党红参30g/15g另煎冲  威灵仙15g    透骨草30g

          醋元胡20g          五味子20g      肉桂枝各10g

 生姜5片   红枣10粒

7帖汤剂  分早晚餐后下午五点三次服

二诊:2015年7月22日 上方药后英太青已停,激素已减,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有酸感,纳常、大便常原方加黑豆30 青风藤改成50续配柒帖观后效。

三诊:2015年7月30日上方药后激素已停,疼痛消、弯腰有疼痛感,近受风寒喉部不适,急拟辛温解表汤3帖 化之

 荆防风各10g   藿香10g   桔红梗各10g  生甘草15g 苍耳子10g

 辛夷10g   荞麦根30g    鱼腥草30g  板蓝根30g   大青叶30 g

 蒲公英30g   川桂枝10g生姜5片   葱白8根     3帖  加水五碗大火煎沸后文火五分钟即可分三次烫服令汗 功效:辛温解表清病毒

四诊:2015-8-5方药后外感清,有微咳嗽,二诊方加鱼腥草30g板蓝根30g 旋复花20g包  代赭石30g先煎 炙百部10g全虫3g7帖

五诊:2015-8-12  上方药后咳消,原方去鱼腥草板蓝根旋复花  代赭石 炙百部全虫,7帖观后效。

六 诊:2015-9-23上方药后效佳痛已消,原方续配。

七诊:2015-12-25上方服用后无异常自行连续服用三月余效佳,已无不适感。今有外感鼻塞清涕,无发热,急拟辛温解表3帖

八诊2016-2-1停药一月近腰部有不适感,案载前方加韩信草30g鹿角胶10g     14帖服电话联系了解情况至今未有异常。

2.4、病例四:中医谓:骨痹病,脾肾虚寒湿之症。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首诊:申海峰 男 26岁 2016-1-6路桥公司技术员 长年野外工作,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寒、湿无法回避,经常昼夜施工,历时数年之久。2015年4月因腰疼痛入医院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服用英太青治疗并建议使用激素治疗,患者拒绝服用激素,后服中药治疗半年余效不佳,出现胃部痛、纳差、呃气、便溏等不良现象,便停止治疗。后经其朋友介绍于2016-1-6来余处诊治。腰背及尾骨疼痛,时波及股骨处疼痛,脘胀呃气隐痛无泛酸,无口苦。胃镜提示胃窦炎伴糜烂性胃炎,大便粘烂,舌质淡红苔白浊腻,脉涩关旺,急拟温中健脾化湿降浊温补肾阳。

   川雅连4g        吴芋4g      广木香10g     炒党太参30g/20g

   炒白术芨30g/10g  云土茯苓各30g 生炙草各5g    陈皮10g

   天升麻20g/5g     红钩藤30g/20g后下 蒲公英30g 黑山栀15g

   佛手片10g     柿蒂10g        浙贝30g 先煎  生黄芪50g

           川断20g    菟丝子20g      补骨脂20g

          炒杜仲20g   巴戟肉20g      桑寄生30g

          羌独活各15g  小茴香10g      苍术15g

          制附子20g先煎  砂扣仁各10g后下  广郁金15g

          乌贼骨20g   肉桂枝10g/15g     八月札30g

      生姜5片  红枣10粒   7帖汤剂  分早晚餐后下午五点三次服

二诊:2016-1-13上方药后脘胀呃气好转,胃部隐痛消,纳好转,大便粘好转,夜间常服英太青一粒维持常疼痛,法当和中健脾化湿温补肾督化瘀调和阴阳。用基本方加减,去半夏、水蛭。加茵陈30g黑山栀15g 太子参20g 巴戟肉20g  炒杜仲20g 海风藤30g 韩信草30g 佛手片10g 柿蒂10g浙贝30g 羌独活各15g 桑寄生30g 左秦艽10g  威灵仙1g5  炙乳没各10g 青风藤50g  黑豆50g醋元胡20g     7帖汤剂

三诊:2016-1-20  上方药后疼痛减轻,原方续配7帖

四诊:2016-1-27 药后夜间疼痛消,英太青减量原方续配7帖

五诊:上方药后脘胀隐痛消、纳已佳,大便成型一次爽,夜间疼痛消,英太青服半粒胶囊时已停服。基本方加减另拟方益肝肾健脾化湿。

   生黄芪30g     补骨脂20g     菟丝子20g     川断20g

   骨碎补15g     金毛脊20g        羌独活各15g    桑寄生30g

   左秦艽10g        仙灵脾15g     仙茅15g      茵陈30g

   黑山栀15g     生薏仁30g     珍珠母30g先煎 青风藤30g

         海风藤30g        宽筋藤30g     制附子20g先煎

         生甘草10g     党红参30g/15g另煎冲入 五味子20g

         肉桂枝各10g   韩信草30g      虎杖20g

                生姜5片 红枣10粒   14帖

六诊:2016-2-18上方药后夜间疼痛消,弯腰尚有不适,原方加肉桂枝各10          14帖

七诊:2016-3-3 上方药后无异常续配14帖

八诊:2016-3-19近右肋骨有时隐不适原方加生乳没各10g鹿角胶10g冲烊            14帖

九诊:2016-4-5 上方药后右肋骨处隐消,口腔有溃疡,纳无味,原方去鹿角胶 ,加川雅连4g 川厚朴10g  佛手10g 柿蒂10g 浙贝30g炒谷麦芽各30g川黄柏10g金银花30g      14帖

十诊:2016-4-23 上方药后口腔溃疡消,纳已佳,上方加韩信草30            14帖

十一诊:2016-5-11上方药后无异常续配14帖观后效

十二诊:2016-5-29上方药后无异常续配14帖后连续服药英太青已停服疼痛消,弯腰时有不适,近两月小计量巩固治疗已正常。

以上所述通过中药治疗效果较明显,如配合中医推拿或气功推拿、八段锦功法、佳木斯、纯中药颈椎修复带、中药颈椎修复枕、磁疗床、红外治疗仪、气血循环仪、物理疗法、及传统的针灸、艾灸、刮痧、火罐、保暖等措施来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自身防御能力,保持机体的平衡,实施标本兼职方法效果会更佳。因年龄、体质、环境的干扰、时间和疾病程度的不同,所以说这也不是万能的。但其最低限度能有助于治疗,两者不可偏废。

三、饮食与忌口: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 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国食疗学”。“食疗”可称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饮食与忌口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

所谓“忌口”,就是指偏性的物质。性寒体质的人群,不能吃性寒的食物,吃了与自身同性的食物,就会影响身体的机能,出血不适感,甚至产生疾病。

传统医学是非常重视忌口的,一般地说,中医的“忌口”主要是针对病人而设的。病中的忌口, 一方面与服药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药后忌口,另一方面是要注意与病情的关系,要针对着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上、下、五脏六腑等病因、病位、病性诸方面,结合食物的性、味全面加以考虑。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饮食忌口是在中医营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可见好的饮食习惯可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就是有了疾病在治疗期间,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此理。

 依据上述疾病设立忌口食物,因人差异有别,仅供参考:反季节食物、转基因食物、海鲜、豆制品、虾、蟹、鸡、鹅、猪头肉、猪内脏、带鱼、鳗鱼、鲢鱼、鲤鱼、鲫鱼、河蚌、螺丝、田螺、辣、笋、雪菜、韭菜、菠菜、香菇、香椿头、秋丝瓜、秋茄子、莴苣、生冷食物、寒性水果(西瓜、梨、草莓、香瓜、奇异果、芒果、香蕉、甜瓜、柚子、柿子、椰子、桑椹等等。)饮料、冷饮、烧烤、油炸食品、高汤(荤汤)、腌制品、绿豆、花生、花生油、调和油、酒、糖分高的甜品、蜂蜜、牛奶、酸奶、巧克力、咖啡、茶等等。

四、小结

    笔者依据近十年来数千医案分析及临床摸索,认为:人的意识对外界一切事物的处理正确与否,是防病致病的重要因素。有不能正确对待慢性疾病的患者,有脱离条件的失志者,有对外界事物及家庭问题处理错误者,有失生活、饮食、起居规律者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对各种事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足,无意识的占多数。他们在患病前都意识到各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刺激,主要表现于怒、忧、思、悲、恐这五个方面,长期未能扭转而致病。但人在自然界存在,势必要发展,就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就干扰了脑的安静,危害人体健康,久之疾病产生,重者危及生命。换言之,提高认识,用健康的思维来生存、发展、壮大自身,同时也维护好亲情、友情、人情关系,社会安逸、全民健康也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提高养生意识,倡导以养代治理念;脱离不良习惯,养成正确生活方式;定时合理的饮食结构,坚持早餐像帝皇、中餐像平民、晚餐像乞丐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起居规律,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减少对家庭问题错误处理方法。通过认识排除一切对脑的干扰,达到调气、和血目的,保持机体平衡,是健康养身成功之路。以上所述主要是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由于学识浅薄,存在问题很多,与同道们商讨,请前辈们指教。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孟河医派老中医张荣渡先生给予我无私相授和关爱。

附:西药诊断-----更年期

    中医诊断-----阴虚症

烘热易汗,上热下冷,舌红瘦少苔,口渴口干,可能小便黄色较深,女性经期混乱,脉左洪大,右脉细,属阴虚阳弱,法当滋阴潜阳。

滋阴潜阳: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醋龟板30g 旱莲草20g 黄柏8~10g 知母8~10g 玄参15~30g 生地15g 酸枣仁15~30g 糯稻根20~30g 白薇10g 附片3g(先煎) 桑叶10g 五味子10~20g  炙内蒙黄芪20~30g

此法主要为滋阴,佐以潜阳,基本适合绝大多数阴虚盗汗之症。本方益阴为主,不忘扶阳潜阳,阴虚必及阳,阴阳调和,其证必愈。此方用药不至寒凉,照顾阴阳,用药小心,可以说,凡是阴虚盗汗而不掺杂痰热、瘀血等其他问题者,讲的很有道理,中医有言"小病调气血,大病调阴阳",故凡看待病情,易从大处着手。

强调:如果咳嗽痰多,或者舌苔厚腻等,则不适合了。

                               

 

 


医家动态
大国医学网是对外宣传交流传播中医行业信息、发布专家信息、展示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成果、中医会议的官方门户网站,为世界各地中医药专家搭建宣传推广的学术平台,直接影响中国最具影响力民间中医学术群体的网站;每次国家级民间中医层面的重大活动,我们必然以网络媒体的身份进行现场报道,大国医学网拥有国内最高端的视频访谈直播间。
Copyright © 2020 http://www.daguoyi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勿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