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祖传道医针法
吴炳,中医世家,祖传道医。十二岁开始跟家人学习中医道医,遍访国内外名医、民间中医道医、国医大师,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融会贯通,形成自家特色。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传统道医》为理论依托,经络、五行、八卦、阴阳、表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至简为理念精髓。
标本兼治:一针通任督二脉,二针痛解,三针病除。
*深圳汉章针刀医学会副秘书长
*曾获2022年深圳市卫生健康中医特色适宜技术针刀疗法证书
*吴氏祖传疑难杂症道医高级针灸师,中医康复理疗师
*北京大国医学网特聘客座教授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特聘指导专家
*2021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基金管理办公室关于《针灸与疑难杂症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
*曾在国家、省级多家医学刊物发表论文
*中医传承非遗技师:癫痫、脊柱侧弯、中风偏瘫、帕金森、乳腺癌、高血压、高血糖、痛风、失眠、颈肩腰腿痛、男科、妇科、皮肤疾病、带状疱疹、针控食欲、三叉神经痛、面瘫、甲亢、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增生
*曾获深圳市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中医道医道与术的关系
*道:辩证,望、闻、问、切诊断引起病症的病因,
*如:寒热虚实、心肝脾肺肾病出有因;
*术:施治,如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根据病情用针灸、中药、手法等具体方法施治;
*中医道医同祖同宗:纲举目张,道明术确,辨证施治,手到病除,立竿见影。
五脏有寒
*心有寒: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嘴唇发青或暗,爱长斑;
*脾有寒:口水多,舌苔厚,齿痕多,消化不好,喜冷怕热,四肢凉;
*胃有寒:吃点冷就拉肚子,平时容易肚子疼;
*子宫寒:痛经,血瘀,手脚凉,肚子周围都是冰凉的;
*肺有寒:咳嗽,乏力,气喘,易感冒,出冷汗,怕冷怕风,流清涕;
*肝有寒:情绪低落,容易惊醒多梦,担惊受怕,腹部隐痛;
*肾有寒:腰酸腰痛,尿频夜尿多,四肢冰凉,下肢怕冷无力,腹泻。
吴氏祖传道医八卦图
现代医学人体解剖图
一、头痛(头顶、偏头、前头、后头)
1、头顶痛:
①经络: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
②主穴:太冲、后溪、百会、配穴:液门透中渚
2、偏头痛:
①经络: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②主穴:足临泣、太冲,配穴:太阳、率谷
二、颈椎(落枕、颈椎酸痛不适)
1、落枕:
①经络: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②主穴:手背腰痛穴、后溪,配穴:束骨、大椎透颈百劳
二、颈椎(落枕、颈椎酸痛不适)
2、颈椎酸痛不适:
①经络: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②主穴:大椎透颈百劳、肩井透大椎,配穴:后溪、天柱透颈百劳
三、肩周(肩周炎、上举、后伸摸背、搭肩)
1、上举受限:
①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
②主穴:冈上肌、三角肌,配穴:肩三针、肩井
四、膝关节疼痛(上楼、下楼、内侧、外侧、前位、下蹲、站起、积液、半月板磨损)
1、膝关节腘窝痛:
①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②主穴:委中、肘窝、盘龙五针,配穴:委阳、委中、承山
五、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闪腰)
1、腰肌劳损:
①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②主穴:腰阳关、大肠俞,配穴:委中、承山
六、脚踝关节扭伤(内踝、外踝、内外踝)
1、脚外踝关节扭伤:
①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②主穴:新合谷、后溪,配穴:液门透中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