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国医学网,今天时间是:2024年11月25日
手机移动端
加入收藏
孙淑芝的个人主页
http://www.daguoyixue.com/pv282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智库 > 大国医家 > 孙淑芝 > 正文
分享
孙淑芝
出生于中医世家,荣获“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荣获“国际养生专家”称号
地区:辽宁
擅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脱、坐骨神经痛、关
医家简介

 

1615868560(1).jpg

孙淑芝

      出生于中医世家,荣获“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荣获“国际养生专家”称号国际传统交流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菲律宾国家客座教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中医康复理疗师国家高级养生按摩师中国针灸协会会员中国中医健康管理医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协会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幼喜好岐黄,跟随父亲学习诊脉、中药、针灸等技术,擅长《药针疗法》、《整脊疗法》、用体针、面针、耳针、火针、埋线等、调理各种疑难杂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脱、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头痛、胃痛、以及更年期、肥胖、月经不调、痛经、乳腺肿块、子宫肌瘤、卵巢襄肿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患者中有良好的口碑!

中风病证之我见中风又称“卒中”即“急骤的风”之意,因本病起病急骤,见证多端与自然界风性善行的特征相似,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在人体里有两种转归,稽留在表,导致疾病可以持续十余年,而风邪入里,可以导致各种疑难杂症,会造成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或脑出血,堵塞血管里的东西有可能是痰,也就是西医说的胆固醇,三酸油甘脂,也有可能是瘀血,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有五个方面。

 1、内伤积损—>肝肾阴虚一>肝阳偏亢

2、劳欲过度一>损伤肾阴一>水不制火一>阳亢风动

3、饮食不节一>脾失健运一>聚湿生痰一>窜犯脉络

4、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一>肝气不舒一>气郁化火一>阴精暗耗一>肝肾阴虚一>肝阳暴亢一>动风化火

5、气虚邪中一>脉络空虚一>风邪闭阻经络一>痰湿闭阻经络总属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主要病理因素风火痰瘀。病理性质: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实为风火痰瘀

1615868633(1).jpg1615869122960719.jpg1615868662(1).jpg1615869293799050.jpg


诊断要点: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塞,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为主症。

2、发病急骤,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晕或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高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受风寒等诱发。

4、中医以望、闻、问、切脉、六腑八钢辨证为准绳。也可量血压,做脑部CT、磁共振帮助诊断。

治则:中经络一>缺血性中风

临床表现:

1、缺血性中风,即中医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因瘀痰入脉阻塞脑络所致,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盲失语等为主要表现。

2、出血性中风:即中医的出血性中风,中脏腑病位较深,多神志改变,因风阻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受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朴,不省人事,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治则:1、中经络一缺血性中风(针灸治疗),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任督二脉,手足阳明经为主,辐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初病单刺患侧,久病则刺双侧,可先刺腱侧,再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在临床中充分有效的运用其穴位皆收到不同疗效:如第一组:取穴:肩髃、曲池、后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地仓、颊车、合谷、翳风。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六位上加中脘、大椎效果明显提高,屡见奇效

 中脘为胃之募穴与腑之会穴健脾和胃,疏通任脉大椎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也是手足阳明经交会的穴位,在大椎穴位上刺络放血拔罐能够发挥两大作用:

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瘀血不除新血不生

2、大椎穴清热效果极佳,清热也是熄风的妙招,火去风自灭。笔者在治疗中风、面瘫疾病当中加用中脘、大椎穴深得体会,效果屡见奇效,故在此文中特意讲解任督二脉调和的重要性。药物治疗:行血舒筋袪风,选方:祛风活血汤,天麻、防风、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牡丹皮、泽泻、天门冬、郁金、秦艽,气虚发麻加人参白术,筋骨疼痛加羌活或威灵仙。

二:中脏腑一出血性中风

1.闭证:治法: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十二井六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

针灸治疗:人中、十二井穴、大冲、丰隆、劳宫、大椎。

随证减穴:如神志渐醒则减十二井、人中、酌加百会、印堂、风市、三阴交等穴,牙关紧闭者加地仓、颊车穴、失语者加通里、哑门,吞咽困难者加照海、天突。

方药:阳闭:至宝丹或牛黄清心丸。

阴闭:用竹沥、姜汁调灌苏合香丸。

脱证:治法:

回阳固脱,取任脉穴:关元、神阙、隔盐艾炙,直至四肢转温为止,针中脘用补法。

中药: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重用黄芪。

中风随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那么当中风来临之前会有很多信号显示,称为小中风,又名小卒中,是中风之始,亦是中风轻之者,先前有个人出现胃中有疾,肝胆二经都有郁火,面色黑而且干枯,没有光泽,四肢关节疼痛有内热,他整日精神恍惚,有渐忘,己经有了将要中风的症兆,名医孙一奎(生生子),他用了清肝胆的郁火,以保养心神,清除胃中痰延,以生长气血的方法,使神统帅气,气统帅血,气血能够周流全身,畅行无阻,这样各种疾病就能够痊愈,孙医生告诉病人,要未病先防,使体内保持平衡,脏腑安祥,哪里还会有什么中风呢?如发生“小中风”的各种现象不及时去调理就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其生命,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素问.调经论》亦言“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提示治疗上,宜以峻补阳气,固阳固脱为先,然须佐滋阴降火之品,而且要守方长期调养,才可收效。

1615868720(1).jpg1615869388139871.jpg

      那么中风需要怎样的预防呢?脑中风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良习惯,出现了“小中风”预警信号,比如单侧肢体麻木,四肢关节疼痛,胃内有疾,舌根发硬,说话不清,喝水容易呛,吃饭咬舌,情绪偏激易怒,一过性眼黑等,不及时调理治疗扡延过久,导致中风几率可达40%一60%,这样脑中风就形成了,世界卫生组织都在强调“预防大于治疗”首先要坚持身体段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段炼要趁小,别等老时恼,懒惰催人老,勤劳能延寿!汗水没干,冷水莫沾,要健脑,习惯好!少吃盐,忌四贪!(贪延、贪懒、贪吃、贪喝)凡是年高之人,常有指端发作麻木和头晕,舌强等现象,这是要中风的预兆,可以内服人参再造丸。针灸取穴:曲池、风池、百会。并常炙足三里以预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其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袪风养血、阴阳平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医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消渴病症之我见

  患者多饮,多食,多尿。中医谓之消渴病,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表现程度上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即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与较突出者,称之为上消;胃热为主,多食症较为突出者称之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现象较为突出者称之为下消。主要部位:肺燥;脾虚(胃热);肾虚。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患者初始多以肺热为主,病较长者多以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则由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由而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肺痨,耳聋,目盲,中风,水肿痈疸,心脑病肾衰竭。导致那么多并发症的发生多以辨症不清或患者长时间的依赖降糖药所导致,如二甲双呱,胰岛素。有些人还说消渴病人不能吃主食即(面食),不吃糖类的食物,导致糖份的丢失和不平衡,引起代谢失调。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包括糖不能多也不能少。今日的医学只发明了对糖分的检查,却不明白各种营养的流失的真正原因。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景岳全书>。大渴饮,随饮,随渴,以上使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火阳明之火,多食善肌,不为肌肉,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谓之中消也,小便赤黄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其瘦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症,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治消症而不辩虚实,则未有不误者矣。消渴病的发生小便泡沫多,如膏如脂,浓油导营养的流失,还有糖分的流失,致使人体经络闭阻不通。

   人体为小天地,宇宙为大的天地,人体的作用与天地的变化是相同的,例如:外面天气很热,流汗太多,盐分流失,喝杯盐水补充盐分,口渴喝杯糖水,补充糖分,如土之得雨水滋润,糖(甘味)——甘味入脾。脾属土,土能生长养万物,土生金,土润而金旺以生水。天气下降为雨水,水气上升为云雾。天气下降为雨水。水气上升为云雾。天气下降为雨水,能降气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甘关而肌肉强,小孩喜欢吃糖之主阴。乃为供给迅速生长发育的肌肉,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使皮肤具弹性,光泽。皮肤与肺的肺的呼吸作用。待以发挥,缺少糖分则皮肤枯萎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衰退,故感觉疲倦乏力。心属火,肾属水,因心肾的衰弱,又被禁吃饭,禁吃糖,脾属土,土不得甘,不能生长万物。脾主肌肉。肌肉因而消瘦失去弹性。心脏无法获得氧气供应,肾水亏虚不能涵养肝水,导致疏泄条达不畅。精神压抑,目腈得不到涵养。造成瘀滞引起眼疾,甚至盲目,无论哪一胀器缺失营养和糖分的丢失,都会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出汗以及全身震颤。呼吸困难,思睡,失眠无力饿的发慌的症状。甚至昏迷,低血糖的现象出现。古代中医对营养和治疗的区别。如孙思邈论述“是故食能排邪而安五脏六腑,悦神爽态,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调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就医学角度而言,古今中外的食物都可以治疗疾病的(药食同源)《千金要方食治谷米第四》所到二十七种谷物及制品,明确提到消渴或同时提到消与渴,共五种:第一:小麦养肝止消止渴;第二:大麦宜心主消渴;第三:青梁米,补脾除消渴;第四:绿豆清肺主消渴;第五:陈粟米,利肾主消渴。

1615869506412042.jpg1615869516790920.jpg1615869525809898.jpg1615868817(1).jpg

    《素问.经别论》:“食人于胃,浊气归心,淫清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生死,这里介绍了血液与营养的关系,故营养的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血液,人的健康需要全面营养,任何一种所需要营养缺乏都会导致健康问题,消渴病人也是这样。”消渴病和生活方式有关:

1、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饮酒过度。

2、生活无规律,子时不睡,鸡鸣不起。

3、盛状之时,房事过度,致肾水枯竭,水虚不能制火。

4、年老阴衰,多肾阴亏虚损,虚火上炎,肾失因涩则溲频饮溲二也。

5、七情内伤或喜恕不节,情志不舒,耗乱气血。

6、.或忧思过度,伤及心脾,则营阴暗耗胃与大肥俱失通润而肌肉风消。

  那么错误的认知也将会成为健康的绊脚石,为什么不把尿糖当做指标?人们发现有时尿糖高时血糖却在缓解;所以尿糖高时可能缓解的出口在相关的降糖药物不断开发和使用中,人类最近的消渴病和死亡率却不断上升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消渴病的治愈不要盯在降糖的指标上面,在2008年美国ACCORD研究2009年IVICE-SUGAR研究结论发表之后,血糖放松控制已成为主流观点,人体有自我保护性反应,当消渴病人代谢功能衰退则需要更多的能量与营养支持,才出现血糖升高,才能维持必要的新陈代谢,高血糖的出现通常是人体自我保护性反应,良性血糖升高是身体恢复的必由之路《黄帝内经》上早就描述过有这种人存在,“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为末已新病复起2型消渴初期不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胰岛素不敏态或是胰岛素抵抗问题,所以不要看到血糖升高就马上降糖,要看清患者的症状辨症施治,在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关系上,主张宁可高血糖也不要低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和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都会导致患者生命下降和死亡率上升,那么消渴病人想要恢复正常活得久,活得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15869640869265.jpg1615868796(1).jpg

  隋唐时期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记载:“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恕,病己而可复作,消渴治愈后,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是生活方式的疾病,消渴以后,脂肪分解量大,血糖也就随之增高,谷物有助于人身体恢复糖代谢的功能,也是为了平衡气血,所以我依然坚持中医数千年来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注重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其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经络者处生死决百病,经络通畅,气血畅通无阻,才能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消渴病人,上焦中焦下焦皆有经络阻滞,臃肿不通,可用针灸调理经络以其达到气血阴阳平衡,食药补其营养如患者上消症状明显可消润肺金,生津止渴。针灸取穴;肺俞,合谷,鱼际,廉泉,照海三阴交,中消症状明显,清胃火,通腑气”。

取穴:中脱,天枢,大都,陷谷,三阴交,太溪,下消症状明显:滋补贤阴。

取穴:贤俞,太溪,三阴交,照海,少商尺泽,曾经有一患者,在2012年6月见诊,班先生男56岁,患者消渴病6年有余,未见诊时其太太用轮椅推着他来见诊,因患消渴三年后又得一次中风,导致下肢溃烂,站立行走困难,望诊面色灰暗,无光泽,消瘦,神疲无力,自诉口干无味,口渴欲饮,总想吃西瓜,但医生吩嘱不能进甜食,包括西瓜,因患者精神压力较大,睡眠较差舌苔白黄厚膩,舌尖红,舌边两侧有齿痕,脉沉,细,涩。这位患者因久病导致阴阳俱虚,热燥伤其津液,导致上焦,中焦,下焦瘀阻不通。 

治则:袪除火热湿之毒,疏通经络,滋补贤水,调理平衡。

针灸取穴:大椎穴(刺络放血)太冲,太溪,中胱,天枢(毫针刺);气海,关元,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刺络放血)因大椎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处,能除热,火,湿气之毒。太冲:宣畅厥阴气机。太溪:三阴交,照海:滋肾水,养肺金。天枢中腕:清胃火,通腑气。气海,关元,补充元气。胰俞,脾俞,肾俞,通达本经经络。方药:鬼箭羽20g知母15g炙甘草12g天花粉15g白术15g茯苓15g石膏20g(先煎半小时)。水煎服:早晚各一杯,汤药服后半小时再服六味地黄丸,早晚各一丸。

调理一个月后患者的渴热现象基本消失,能够站立行走,善后调理方药:沙参9g黄芪20g石斛15g.赤灵芝15g熟地35g独活20g牛膝15g,经善后调整1个月患者原来血糖15.8.调理后基本平稳达到正常身体症状全愈比原来胖了12斤达到正常体重。治疗消渴病依然要看患者的体质症状,进行四诊合参,八钢辨证,气血,阴阳,表里,虚实,辨证,施治,诊断准确,取穴得当,开方,不要总是盯在血糖的指标上面,患者的症状消失,血糖才会平稳,才是康复的真正意义,真正健康了,才能做到活的好,活得久,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以养天年,幸福快乐!


医家动态
大国医学网是对外宣传交流传播中医行业信息、发布专家信息、展示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成果、中医会议的官方门户网站,为世界各地中医药专家搭建宣传推广的学术平台,直接影响中国最具影响力民间中医学术群体的网站;每次国家级民间中医层面的重大活动,我们必然以网络媒体的身份进行现场报道,大国医学网拥有国内最高端的视频访谈直播间。
Copyright © 2020 http://www.daguoyi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勿镜像